蚌埠,古称采珠之地,别誉为“珠城”,历来享有“禹会诸侯地,淮上明珠城”之美誉。
我小时候对蚌埠并不了解,家在怀远县城的我,每年最快乐的时光就是跟随父亲来到市区,享受肯德基的美味佳肴,游玩南山公园的碰碰车,抑或在新华书店挑选喜欢的书籍。
然而长大后的我对蚌埠也不甚熟悉。毕业后,我曾在苏州、上海和杭州等地逗留过一段时间,那时的我心气颇高,根本没有想过回家的想法。
直到三四年前,我才回到蚌埠。坦白地说,最初的几年里,我在心理上产生了巨大的落差,一度觉得自己此生只能被困在这座小城市,难以有所作为。
然而如今,我已逐步领略到了蚌埠的独特魅力,我的心境也随之改变,不再为曾经的偏见而耿耿于怀。
“已识乾坤大,犹怜草木青。”这句话用在这片土地上再合适不过。在蚌埠的科教文卫方面,综合实力大致位于安徽省第三位,皖C牌照也标志着这里的高起点定位——以皖北中心城市和淮河流域中心城市的名义崛起。
蚌埠的经济现状似乎还有待提高,昔日安徽的第一大城、第一座设立的市级城市、中部地区重要的老工业基地,去年的GDP增速竟然为零,一度登上新闻头条。为了克服这道难关,蚌埠正在积极布局硅基和生物基产业,玻璃设计也一直是我们的名片,最新城市发展定位为创新之城、材料之都、制造高地。
近年来 与宁波结对合作发展,开放互通各种城市资源。
在教育资源方面,拥有蚌埠医学院、安徽财经大学、安徽科技学院以及蚌埠学院等知名院校。特别值得一提的是,这里还是皖北唯一一所大学城和高新区自贸区。
蚌埠作为一座古老的城市,地处淮河南北分界线,191年津浦铁路的修建,贯穿整个市区。
蚌埠地区孕育了诸多名人才子:“武之破军战神常遇春,文有宝藏男孩段公子,以及足坛的李毅大帝、影坛的蒋雯丽、歌坛李荣浩、商界的史玉柱等。”这些英才是蚌埠的自豪与荣耀。
蚌埠的历史源远流长。上古时期的大禹会诸侯,楚汉争霸阶段的垓下之围,近代的淮海战役也称徐蚌会战,都发生在这片热土上。
在充满烟火气息的蚌埠街巷里,你总能发现无数美味小吃。其中,烧饼夹里脊更是享誉全国的传统名吃。它以其独特的风味和亲民的价格,成为了蚌埠人的骄傲。
尽管与其他皖北城市相比,蚌埠缺乏旅游资源和名胜古迹,但爬山观景、领略古民居艺术也别有一番风味。
蚌蚌埠,我深爱着这片土地,愿为蚌埠代言!在未来的日子里,让我们一起见证这座城市的蜕变与崛起!
评论已关闭。